•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长辈版|
  • 无障碍浏览|
网站首页 > 工作动态 > 上级动态

【聚焦省两会】奋力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作者:安徽日报 发布时间:2024-01-29 16:35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加快建设彰显徽风皖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推进我省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号工程”,是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的“基础工程”。《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参加省两会的代表、委员对此十分关注,纷纷建言献策。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持续改善人居环境

省政协委员、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汤洋表示,要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彰显徽风皖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我省已制定了精品示范村“千村引领”建设标准以及申报审批办法、省级中心村“万村升级”验收办法等配套文件及专项工作方案,形成了完善的政策体系。下一步,全省将接续实施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聚焦乡村人口变化趋势,优化村庄布局、产业结构、公共服务配置,突出乡村特色,坚持农民主体,稳扎稳打久久为功,有序推进乡村建设各项工作。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如今农民的生活水平、居住条件有了很大提高,但部分地区还存在一些水污染问题,需要倾注更多精力解决。”省政协委员、蚌埠市工商联副主席张军建议,应加快推进行政村的生活污水治理进程,建立健全运行维护管理机制,确保污水处理站的正常运行和出水达标。严管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储存、处理体系,积极推进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河道岸坡垃圾收集清运和河道底泥清淤疏浚等。强化科技支撑,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区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建立系统和平台,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状态、出水水质等进行实时监控。

省人大代表、东至县胜利镇姜东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吴宏斌认为,近年来,农村发展日新月异,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部分自然村组之间道路、桥梁破损严重,亟需拓宽或修缮;部分农村水利工程兴建时间早,存在建设标准低、工程不配套、老化失修等问题,点多面广的小型农田水利灌溉需求以及防洪抗旱需求难以得到保障;空中架空线缆混乱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网络通信线、广播电视线自身线路走向混乱,杂乱无章。吴宏斌建议,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加大农村基础设施资金投入、政策支持力度,统筹规划乡村道路、水利工程、架空线缆入地等。他还建议提高乡村公路建设补助标准,减轻基层财政配套资金压力,真正实现乡村道路安全畅通。

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持续促进产业兴旺

和美乡村,一定要产业兴旺。

“产业兴旺,农民才能致富,乡村才能振兴。”省人大代表、阜阳金牌养鸡总场场长郝正旺介绍,他们养鸡场坐落在阜阳市颍州区三塔镇,企业与当地3个村合作,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发展蛋鸡养殖。公司为农户提供“青年鸡”和技术支持,包回收鸡蛋、鸡粪,鸡蛋除了销售还可以加工成食品,鸡粪制成有机肥。目前养殖场养殖规模已达100万只,带动养殖大户58户养鸡致富,带动当地3个村每年各增收20万元、45名低收入群众就近就业。

皖北农产品资源丰富,但产业链条短,辐射带动能力不强。郝正旺建议,我省应该加大皖北振兴支持力度,充分发挥皖北农业资源优势,发展食品工业,加大龙头企业支持力度,更好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鼓励优势农产品走出去,积极与合肥等地加工企业对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加强农民实用技能培训,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旅游业是和美乡村“美丽经济”的重要实践方式,加快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有助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乡村产业振兴,为建设和美乡村提供产业支撑。

省政协委员、民革铜陵市委会主委郑晓艳建议,乡村旅游发展应坚持规划引领、监管并重,切实推进提升区域资源禀赋科学规划,融合多业态发展乡村旅游。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以品牌创建为抓手,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文旅六要素练好内功,打造符合市场需求的乡村旅游产品,做大做强文旅产业,带动农民增收。以“双招双引”为驱动,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带动我省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升级,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不断扩大我省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美誉度。

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发掘乡村文化内涵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赋能是乡村振兴应有之义。在安徽,徽州传统村落是中国江南地区汉族村落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国当前保存较为完整的古村落群体。

“当前,随着乡村振兴的步伐加快,徽州传统村落以及村落文化的价值得到进一步体现和发掘,但还存在开发经验不足、法律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不利于徽州传统村落和村落文化的保护。”省政协委员、农工党池州市委会主委吴振亚认为,近年来,部分传统村落过度商业化开发,导致村落独特的民风民俗逐渐被消解淡化,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大量兴建仿古建筑和人造景观与村落原本的空间布局和建筑风貌格格不入,致使开发时原真性的“度”把握不当,村落文化的原始风貌逐渐丢失。

为此,吴振亚建议,应充分发挥基层文化站引导作用,对村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有效挖掘和整理,加快完善文化保护和传承的相关法律法规,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村民是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主人,要强调村民的参与和传承,加大对传统技艺传承人的培养,不断延续村落传统工艺的生命活力。

“从美丽乡村到和美乡村建设,是对乡村建设内涵和目标的进一步丰富和拓展,是对乡村人文与物质的全面提升。”省人大代表、来安县委书记杨军建议,在和美乡村建设过程中,要突出前瞻性、特色性,全面挖掘乡村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特色产业、区域文化和村庄规划有机结合起来,着力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乡村文明风尚,不断提升村民的精神风貌,加快建设彰显徽风皖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范克龙 许昊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